掌握行业最新动态 了解行业最新趋势
新闻中心 > 文章详情

催收困难

来源:零壹财经 类型:行业资讯 发布:2025-04-22

2025 年以来,国家多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,明确要求金融机构 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加强消费信贷投放”。

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,银行、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压力倍增。一方面,要扩大贷款规模;另一方面,又得警惕不良率上升带来的风险。既要贷得出去,又要收得回来。

但实际情况却不乐观。近年来,银行业金融机构个贷不良全面攀升。由于不良的侵蚀,2024年多家消金公司净利出现80%以上的下滑。银登中心数据显示,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平均本金回收率更是低至7.3%。

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环节,贷后管理也是问题重重。传统催收模式下,找不到债务人的情况越来越常见,合规风险也愈演愈烈,动辄引发大量投诉甚至法律纠纷。

行业呼唤创新而合规的催收新模式,这也是金融机构在促消费与防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的关键。而武汉的一家科技公司,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给出了另类解法——通过领先的“地址找人”技术和智能发函系统实现了函件的精准投递和高效送达,签收率可达75%。

这一数据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.5倍,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,催收效果可以获得1倍以上的提升。

关键节点

近年来,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,在政策引导及自身战略调整的需求下,个人消费贷款狂飙猛进。

央行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末,我国不含住房贷款的个人消费贷余额高达21万亿元,一年增加1.24万亿元。

另据零壹智库统计,2024年国有六大行的个人消费贷(含信用卡透支)余额增量突破万亿大关,两年增加1.8万亿元。

然而,狂飙的背后,暗藏资产质量波动的隐忧。

2024年国有六大行中有四家消费贷不良率全面攀升。其中,其中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不良率达到2.39%,信用卡不良率更是高达3.50%,二者同比均大幅提升1.05个百分点。

工行并非个例,不少中小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的个贷不良也在增长,导致利润受到严重侵蚀。例如,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不良飙升至12.37%,净利同比仅增长3.4%;招联金融净利出现成立以来的首次下滑,兴业消金、中银消金则断崖式下跌79.3%和91.6%。

如今,消费贷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。

国家多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,明确强化信贷支持,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信贷投放,同时首次提出建立个人消费贷款尽职免责机制。

这意味着消费贷款规模还将继续增长,也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。除了加强贷前风控,贷后管理也显得日益重要,有银行也喊出“向不良资产要利润”的口号。

如何要利润?主要有两种方式:打包转让,自行或委外催收。

但是,从银登中心不良转让处置的价格来看,1折以下的定价已成常态。低价甩卖损失大,对利润的贡献几乎可忽略不计。

而传统的催收方式,也不容易,否则银行也不会傻到以“地板价”甩卖资产。

催收之难

传统的催收方式主要靠打电话和上门催收。

然而,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迁,以及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,债务人的失联情况日益严重,很多催收电话不是被拒接,就是号码已变更无法拨通。据行业数据显示,逾期半年以上的客户,传统电催失联率高达85%以上。

上门催收也面临诸多困难,由于债务人地址变更频繁,工作人员往往无功而返,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。

而且,传统催收还面临日益严峻的合规风险。特别是频繁拨打债务人及其联系人电话、使用言语威胁等暴力催收问题,使得金融机构被投诉的情况大幅增加,被被罚的案例也层出不穷。

去年12月以来,中银消金、蚂蚁消金先后因投诉管理、贷后管理、催收不当等问题,被处以90万元和140万元罚款,相关负责人也被警告。

此外,一些黑灰产组织利用债务人对传统催收手段的抵触心理,教唆债务人恶意失联、伪造困难证明,使得传统催收愈发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。

在这种情形下,发律师函作为一种合规且有效的途径,成为金融行业与债务人复联、推动回款的重要手段。然而,纸质函件的投递极大依赖地址数据有效性,传统发函模式由于较难获取精准有效的地址,平均签收率仅为30%,让这一渠道的效果大打折扣。

所以,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准确的债务人地址,只有找到人,催收工作才能顺利开展。

铅笔头汽车融资租赁云系统-汽车直租|汽车回租|车抵贷|银行助贷|汽车库融|一站式汽车融资租赁系统解决方案